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穆棱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履行民政职责,打造“民政牵挂”为统领的一系列品牌建设工作,实施“五大一好”加力打造“标杆、典范、样板”奋斗目标,建立救助和养老市乡村三级体系,为留守老人、失能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等开展“六助”服务。2024年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奖励市财政资金500万元;获批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预计时间两年,资金1000万元,现已拨付我市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0万元。
一、开展民生服务,积极创新救助模式
积极创建省民政厅推出的“民政牵挂·救在身边、守护夕阳、共护未来、善行龙江、伴在左右、残友我助、为爱护航、逝有所安、名系龙江”系列品牌。开展“爱心敲门”行动,对全市17个乡镇、社区和林业局实行上门走访全覆盖,累计走访2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家庭急难问题165个。开展“民政牵挂·共护未来”。春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等对孤儿群体进行走访慰问。带领5名孤儿前往下城子镇孤榆树村红色爱国基地举办情暖两节关爱孤困儿童的活动。联合市慈善总会链接慈善资源,凝聚社会工作者到市民政局与16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关爱儿童,情暖六一”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救助站积极主动开展救助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机制提高巡查频次,加强昼夜延时巡查,建立协同救助机制联合公安、城管实施联合巡查救助工作,共计救助94人。开展“六助”服务。投入地方财政十万元为城区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供养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领取残疾人生活补贴中的一级重度残疾人、领取失能护理补贴人员等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六助”服务,共计113人。
二、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以“民政牵挂·守护夕阳”龙江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品牌为引领,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申请“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资金700余万元,完成金世缘养老中心建设,此项目为牡丹江地区唯一一家普惠养老项目,新增床位640张;积极申报穆棱市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和养老中心护理能力提升改造项目,着力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紧缺问题。开展“民政牵挂·绿丝带关怀”精康融合行动,利用城乡福利养老中心等场地为精神患者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标准。积极争取和利用上级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安全设施改造和设备购置,先后为穆棱市城乡福利养老中心争取消防改造、供暖设施、失能半失能护理单元提升改造等项目资金累计达279万元。制定穆棱市城乡社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办法,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城镇建设工程,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和补建。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30平方米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对具备条件的已建成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穆棱镇4个农村养老驿站组网项目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为特困、留守老年群体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室等功能。总投资6450万元穆棱市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已纳入我市2025年重大项目储备库。城区已完成4处老年人助餐点,已挂助餐点牌匾,并签署合作协议。深入推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建设。以获批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为契机,计划改造利用中医院面积1600平方米独立病房,实现医养康养相结合,设置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指挥系统。乡镇层面选址民主社区二楼、穆棱二院,村级层面选址下城子镇孤榆树村、悬羊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适老化改造,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针对性采购护理床、褥疮垫、坐便椅、轮椅、洗澡椅、手杖等设施设备,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11张。
三、深化服务改革,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能力
积极推动社会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构建起高标准婚姻登记服务体系和全方位婚俗改革工作体系。开展“甜蜜留念”活动。全面推动婚姻登记政务服务,推出主题式的婚姻登记模式,为新人提供拍照礼服、手捧花、赠送玫瑰鲜花等服务。在七夕节等特殊时间节点提供婚姻登记延时服务,打造温馨浪漫又富有文化内涵的阵地场所。优化殡葬服务。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高峰节日为群众提供免费班车、网络祭祀、代祭等殡葬服务。推行环保生态树葬区一处,建设可降解骨灰安葬树葬墓50座,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骨灰安葬保障。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对各村的地名标志(村牌)进行了设立,共安装220块;各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屯道路进行了命名,共命名1844条;将奋斗水库更名为“穆棱湖”,穆棱河大桥更名为“南环大桥”。推行“民政牵挂·蒲公英”行动。累计设社工站9个,社工站建设率全省率先达到100%。共入户走访270户,405人,重点服务对象36人,服务群众500余人次;个案服务跟进108次;小组服务72节;社区服务9次;政府协作类服务1080小时;组织开展培训、督导72次;配合民政局、妇联、各乡镇政府、社区等职能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54次志愿服务活动。